ky体育app最新版下载
浙石化各类基本的产品的生产规模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头羊:炼油方面,浙石化 4000 万吨炼油产能居全球前列,从原油向下生产汽油、柴油、航煤、润滑油等多种成品油,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从而使公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乙烯产能 280 万吨,PX 产能 900 万吨,均居国内单套炼厂产能前列。
重石脑油向下加工生产 900 万吨 PX,延伸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 PX-PTA-聚酯产业链;副产 280 万吨纯苯,向下深加工,纯苯-SM-ABS/PS/SBS/SIS;纯苯-BPA-PC 产业链都因纯苯的成本优势受益。
轻石脑油走烯烃路线 万吨乙烯下游布局广阔,涉及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多种牌号 PE、EVA、醋酸乙烯 、EO/EG、SM 等多种产品;丙烯方面, 两套 60 万吨 PDH,下游重点布局聚丙烯 、丙烯腈、MMA 领域,产业链一体化程度高,抗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
大芳烃是浙石化的特色,PX 方面:当前聚酯产业链扩张和整合,追求产业链及规模效应,龙头聚酯企业在行业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浙石化两期合计 900 万吨 PX 生产能力,延伸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 PX-PTA-聚酯产业链。与海外的 PX厂商对比,浙石化 PX 平均单套规模 450 万吨,而日本 362 万吨 PX 产能,单套规模仅 26万吨;韩国 989 万吨 PX 产能,单套规模仅 66 万吨;而国内 PX 厂商,超过一般产能在 100万吨以下,规模优势意味着综合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叠加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拥有行业领先的竞争力。
纯苯方面:大炼化一体化程度高,随着下游配套的逐渐完善,纯苯外销量所剩无几,纯苯市场供应出现结构性短缺。而浙石化高 PX 生产结构造就高纯苯产率,拥有 280万吨的纯苯产能,奠定了其在纯苯-SM-ABS/PS/SBS/SIS;纯苯-BPA-PC 产业链的成本优势。
与其它大炼化相比,浙石化芳烃产业链更为完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1、浙石化苯乙烯产能240 万吨,下游配套完善,60 万吨聚苯乙烯/30 万吨 SBS/10 万吨 SIS 均规划中;2、纯苯苯酚/丙酮-双酚 A-PC 产业链完备,二期投产后 PC 产能将达到 52 万吨,同时还是国内少有的做到 PC 全产业链的公司。
近年来我国聚烯烃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量、消费量增速世界领先,同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聚烯烃进口国。但在行业快速地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已逐步显现,通用料及中低端专用料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装置亏损的困难局面,而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聚烯烃产品的高端专用料牌号以及 EVA 树脂等特种聚烯烃依然被进口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实现烯烃产品 高端化、差异化 发展大势所趋。
乙烯方面: 浙石化一期140 吨乙烯下游主要为 FDPE、HDPE 、EO/EG、苯乙烯等,而 二期 烯烃产品线较一期更丰富,除苯乙烯、PE、EO/EG 之外,还配套有 醋酸乙烯、EVA、1-己烯 。 高碳α烯烃作为国内紧俏资源,是制备高端聚烯烃、POE 的关键材料 ,浙石化二期配备有 5 万吨的 1-己烯,这个办法有利于浙石化冲击高端聚烯烃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与大炼化对比来看:浙石化重点布局在聚乙烯、苯乙烯领域;恒力侧重乙二醇;而盛虹下游产品线丰富,但无聚烯烃产能,子公司斯尔邦侧重于 EVA 及上游原料醋酸乙烯。
丙烯方面:除乙烯装置副产丙烯之外,浙石化配套有两套 60 万吨 PDH 装置,可以增产丙烯并副产氢气。与大炼化对比来看:下游差异化更明显,浙石化以聚丙烯为主,配套有丙烯腈、MMA、丙酮、PO;恒力全部为聚丙烯;盛虹与两者差异化明显,子公司斯尔邦丙烯腈规划超 100 万吨,占比 57%。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大、小鱼山岛及周边区域,建设舟山石化基地对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促进浙江石化产业体系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宁波石化基地发展空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按照一体化、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化发展思路,形成三大产业集群: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的大型芳烃、烯烃、C4 等烃类为主体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群;石化下游加工产业集群;高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浙石化项目作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核心,具有几大优势条件, 1、交通运输便利: 毗邻优质港口,码头设施配备齐全,公司产品生产所需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及其他辅助原料可在公司自建或租用的化工料码头卸料及储存,极大地便利了大宗原料运输及其库存调节。 2、靠近下游消费市场: 浙石化项目位于油品和化工产品消费集中区,消费国内 40%的石化化工产品,塑料和化纤产能占比全国 90% 。3、政策支持力度大: 浙石化是国内首家获得成品油出口权的民营炼化企业,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
荣盛石化002493)(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内总实力领先的石化和纤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企业成立于 1995 年 9 月,2010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产业链秉承自下而上的发展策略,由传统的纺织制造逐渐向上游聚酯—PTA—PX 产业链延伸,2015 年,中金石化 160 万吨 PX 项目投产,形成了“PX-PTA-聚酯-纺丝”全产业链体系;2019 年 12 月, 浙石化 1 期 2000 万吨炼油装置投产 ,具备 400 万吨 PX、 140 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从聚酯延伸到炼油石化领域;2022年 1 月 13 日, 浙石化 2 期全面投产,最终形成了 4000 万吨炼油 、900 万吨 PX、 280 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一举成为全世界炼油能力前列的炼厂,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的抗周期波动及抗风险能力。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基础化工原料产能相对过剩、高端化学品供应不足,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实施产业体系调整是实现行业高水平发展的保障,促进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差异化、定制化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转型大势所趋。高端石化新材料领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公司对新材料布局主要在浙石化、金塘岛、台州新材料产业园等基地进行。
浙石化 30 万吨 EVA 已顺利投产 ,目前可以全部产出光伏料级产品,未来光伏产业高度景气;20 万吨 DMC 产能释放,受益于锂电需求,DMC 仍有较大增量空间;1 期 26 万吨的PC 装置已投产,待 2 期 26 万吨 PC 投产后,浙石化有望成为国内领先的 PC 生产商,成本与规模优势显著。
公司目前在金塘园区规划新材料项目,2021 年 12 月 21 日,浙江省舟山市举行金塘新材料园区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舟山市政府和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额约 500 亿元, 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4000 万吨/年的炼化能力,主要投资建设 7 条化工产业链项目和配套工程,预计总产品量达到 450 万吨。
其中橡塑新材料项目总投资 95.9 亿,2022 年计划投资 10 亿元,完成工程量的 10%。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 60 万吨/年聚苯乙烯、30 万吨/年 SBS、10 万吨/年 SIS、32 万吨/年尼龙66 装置。
聚苯乙烯/SBS/SIS 作为苯乙烯的主要下游,项目建成后能消化浙石化的上游产品苯乙烯,解决拓展区上下游产品供应链问题,实现苯乙烯就地转化,缓解物流压力。未来原料苯乙烯供大于求,聚苯乙烯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一下子就下降,行业利润水准将显著提升。同时聚苯乙烯自给率仍然较低,仅 70%左右,同时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地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电器、包装容器以及日用品等聚苯乙烯下游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区。
尼龙 66 一直面临国内供应短缺的问题,公司此次上马 32 万吨/年尼龙 66 装置,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尼龙 66 新材料自主供应,减少对外依存度。
2021 年 11 月 12 日台州市与荣盛集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利用天然气、乙烷、LPG 为原料开展以轻烃制烯烃向下游产业规划项目 ,打造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一体化融合基地。同时针对荣盛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客商库,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对接招商,重点对接高端全生物可降解塑料(PBS)项目、PEKK 特殊功能性树脂项目、环境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复星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新材料项目。
全球炼化重心东移: 世界炼业正面临能源转型带来的长期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更是加快了这一趋势,2020 年全球原油加工量较 2019 年下降 8.9%,炼厂开工率 73%,下降至 35 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疫情的“长尾效应“,IEA 预计 2023 年全球原油消费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炼油厂产能有增无减,IEA 预测,2020 年-2026 年全球预计净新增炼油产能 490 万桶/天。从区域分布来看,苏伊士运河以东占全球新增产能的 90%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东等区域。而欧洲地区由于装置综合竞争力较低,未来炼油产能不断下降,美国炼化项目较少,以维持稳定为主,全球石化产业重心加速东移。
化工型炼厂是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成品油需求达峰有望加速到来。未来,交通运输油品需求或将呈缓慢达峰然后下降的趋势,炼油产品结构将继续加速向多产石化原料、材料方向转型,而转型速度又将取决于石化原料需求的增长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根据 IEA 数据,在船用低硫船用燃料油需求量开始上涨的推动下,预计 2019年-2026 年,全球油品需求增量 190 万桶/天,但净新增炼油产能达到 490 万桶/天。若原有炼厂产品结构不变,则要求新增炼厂的油品产率在 30%左右才能维持成品油市场的平衡,但目前化工品产率最高的炼厂成品油收率仍在 40%以上,所以成品油过剩趋势下,向化工型炼厂转型是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多套大型炼化一体化和煤化工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聚烯烃的生产能力持续不断的增加,生产原料格局、装置分布状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外依赖度不断降低,但国内进口体量依然偏大,当前乙烯当量缺口较大,仅 2021 年聚乙烯进口量就超过 1500 万吨。
而根据工信部等六部门 2022 年 3 月 28 日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达到 80%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 75%以上。我国乙烯产业无论是从政策支持还是从产业空间上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乙烯运输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多以下游产品形式流通,其中 聚乙烯是最大的消费下游,最重要的包含HDPE HDPE、低密度聚乙烯 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2021 年,全球聚乙烯产能达到 1.4 亿吨,大多分布在在北美、中东、东北亚三大区域,合计占比 67%。中国聚乙烯处于高速扩张期,2021 年新增产能达到 575 万吨,年均产能增速高达 24.5%,2021 年总产能达到 2921 万吨,产能占全球 21%。 产能的高速扩张使得进口依赖度不断减弱,同时行业盈利性下滑,开工率出现下降。
未来 2-3 年全球乙烯增速放缓: 2021-2022 年是全球乙烯产能投放的高峰期,其中 2021年新增产能达到 1000 万吨,2022 年预计新增产能达到 1011 万吨:中国 641 万吨、美国250 万吨、印度 120 万吨,但 2023-2025 年,平均每年新增产能为 704 万吨,乙烯投放进度放缓,原有产能逐渐消化,聚烯烃盈利有望逐渐改善。
聚烯烃差异化布局是关键: 随着新建装置产能的持续不断的增加,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通用料及中低端专用料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装置亏损的困难局面,而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聚烯烃产品的高端专用料牌号仍以进口牌号为主,同时国内市场还需要面对中东等低廉产品的大量拥入,市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推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快速推进聚烯烃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高端聚烯烃领域最重要的包含两大类型: ①大宗品种的高端牌号,如多峰及茂金属牌号的聚烯烃产品,高碳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等;②特殊品种的聚烯烃树脂,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EVA)树脂、聚丁烯-1(PB-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等。
当前国内主要使用 1-丁烯作为 LDPE 和 HDPE 的共聚单体,材料性能较高碳α-烯烃共聚体仍有差距,当前中国高碳α-烯烃严重短缺,2018 年 1-己烯产能仅 7.5 万吨(不含浙石化),1-辛烯未实现国产化,且海外高碳α-烯烃资源掌控难度大。 浙石化 2 期有 5 万吨 1-己烯产能,是生产高碳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的关键原料,有助于浙石化在高端聚乙烯领域取得突破。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电话:0318-4338888
Copyright © 2002-2020 ky体育平台app最新版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7023403号